■编者按
8月16日,2024年南国书香节暨羊城书展开幕。“书香羊城 穗阅静好”,新世代的当下,我们要如何阅读?本期海风特邀广东两位知名作家王威廉、陈崇正,分享他们的阅读理念。
●王威廉
读书的节日越来越盛大,这种盛大也越来越有一种急迫的感觉,仿佛要让人们在这一天读完天下的书。这也不是不能理解,纸媒正在加速离开我们的生活,而读书,主要指的还是读纸质书。
在浩瀚的时间长河中,人类的阅读习惯经历了诸多变迁。从古老的纸卷到现代的电子屏幕,书籍的形态不断演变,而其根本形式却始终不变,那就是要把文字显现在某种介质上边,从而可以传播。一面是向空间横向传播,让同时代的人们阅读;另一面是为历史留下“文字胶囊”,文明在这个过程中得以延续。
纸质书,以其独特的触感和沉甸甸的分量,成为了知识的象征。翻开一本纸质书,那种翻页的声音和墨香的气息仿佛将我们带回到一个更加宁静而专注的时代。书香节,就是一种召唤,让我们回到那种宁静和专注当中。
进入21世纪后,电子书的崛起为书籍的世界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在改变着我们的阅读方式。你可以在一个轻巧的设备上存储成千上万本书籍,随时随地开启阅读之旅。电子书的文字可以随心调整,背景可以根据心情改变……这打破了纸质书籍的物理束缚,让阅读变得更加自由和多样化。
当下,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的出现,为未来的书籍形态拓展了无限可能:在虚拟环境中,读者不仅仅是翻阅文字,更可以“进入”故事的世界,与书中的人物对话,亲身经历故事的发展。未来的书籍,或许会成为一个虚拟的世界,让读者在其中自由漫游,享受沉浸式的阅读体验。
以上这些其实都是常识,我特别想就此简单探讨一下,阅读的核心到底是什么?未来我们应该如何阅读?
首先,无论是纸质书还是电子书,它们都在进行信息的传递。信息,一直都是书籍的灵魂所在。那么,获取信息,就是阅读的第一个要义。在人类早期阶段,书籍的成本高昂,所以人们只能选择最为重要的信息进行记录和保存。那个时代,阅读和获取信息之间可以画等号。
而今天,记录和保存信息的成本无限趋向于零,大量的“垃圾”信息也被记录和保存下来。在很多科幻小说中,就幻想了那种非常“便捷”的书籍,书直接变成电子信号,上传到人类的头脑中,一下子就掌握了数百万种书籍的内容。我认为这肯定是不可行的,完全忽略了大脑的有限性。因此,在今天,阅读就不仅是获取信息了,而是要获取有效信息。
信息是有生命力的,它并不仅仅是数据和知识的堆积。未来的阅读方式,虽然会在技术上发生巨大的变革,但我们不能忽视信息的本质。信息的真正意义在于它的内涵和深度,我们需要在享受新技术带来便捷的同时,也要保持对信息深度的关注,确保阅读的质量和价值。
我们都说这是一个“信息超载”的时代,但从文明的角度来说,这些信息又算得了什么?离人类文明的下一步跃迁还差得远。然而从个人的角度来说,那就是一场灾难,就像是把不会游泳的人丢到了大海。所以,阅读在今天也要与时俱进,成为一种新的能力。以前认字就能读书,现在则必须牢记有效性,要有判断力——不能只读自己需要的那一小部分,而是要有航标意识,随时可以辨认方向,整合出此前并不知道的信息。
我们恐怕不得不承认,人工智能也将在阅读方面给予我们很大的帮助。人工智能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数据库,它有着强壮的电子肠胃,甚至可以消化那些大量无序的信息垃圾,你想要获得什么,你问它,它就可以为你进行高效整合——我们要比人工智能强大,那就需要更强大的提问能力。提问,就是一种视角、一种运思方式、一种创造性的起源。好的提问应该把人工智能逼到墙角,让它展现出人类知识与信息的边界,从而让我们更快地跨越人工智能的信息边界,然后提供和创造新的信息,将是今后人类创新的主要方向。
信息的终极形态也一定是走向审美的。文学的价值尤为重要。文学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更是一种语言艺术。它通过信息构建了一个独特的世界,让我们在其中探索人类的情感和思想。尤其是小说,它不仅仅是虚构的故事,更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虚拟现实。
小说的虚拟现实特性,使其在未来的文化环境中具有独特的地位。随着元宇宙的兴起,小说可以成为虚拟世界中的“骨骼”。元宇宙不仅仅是技术的创新,更是一种全新的文化和艺术表现形式。小说的虚拟现实性质与元宇宙的理念高度契合,二者的结合将为文学创作和阅读带来全新的可能性。
因此,小说以及诗歌等文学作品的阅读是超越“信息获取”这种模式的,它指向的是一种人的存在本质与可能。在文学阅读中,不要抱着获取信息的心态,它是一种无功利的审美状态。当然,要记得,文学是信息的结构。
我希望在未来的元宇宙时代,人类依然在出版纸质书,依然还在办书香节。我相信,这些纸质书里,文学依然占有压倒性的比例。
相关阅读:
陈崇正:让阅读成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