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深度思考:国内价值投资的投资框架致命问题。复盘系列二)
最近和不少朋友交流,不管是投资,还是宏观问题,有了很多思考。
趁着思绪清晰的时候,由感而发,写一篇深度思考。
尤其是,和朋友探讨价值投资的框架,有了很多碰撞和启发。
价值投资,在国内市场遇到的致命困难。
第一,第一个致命问题是,对政策的定性能力缺失。宏观和微观的对比。
宏观,难在认知,因为一般人宏观知识极度匮乏,我说的宏观,不是单纯的经济周期,宏观经济数据,那些在我眼里,只是低纬的宏观信息。
真正的宏观认知,是包含了,政治,军事,外交,价值观,体制,甚至对这个国家民族的历史,有深刻的理解,很多纬度的要素。
但是宏观,更容易把握住宏观发展的惯性。
而微观,认知难度远远小于宏观,但是难在预测,我发现大量的投资者,特别喜欢做一件事情,就是预测企业的业绩,而企业的发展惯性是比较弱的,越大的企业稳定性,越强,惯性越大。因此茅台的基本面惯性,要强于酒鬼酒,要强于很多小公司。
但是A股中,即使是茅台,腾讯,这样体量的公司,也会出现业绩的断层,而且是突发性的,不像宏观经济,比如整个房地产周期见顶,是有很明确的信号。
越大的趋势,越大的质量,其运行轨迹越容易把握其惯性。
但是越小的企业,其业绩预测的难度越大。甚至是在一个非市场化的市场中,这是不可为的。
因此在国内市场,一个非市场化的市场,所有基于企业基本面预测的价值投资逻辑,大概率会遭遇滑铁卢。这也是我在22-23年,和机构的朋友交流的时候,发表的观点。
你用美国市场,那一套弱政府,强经济的投资框架,拿到A股。
你宏观的定义就错了。
你的投资框架,根本不具备对政策,对权力的定性能力,而美国很多产业政策,推出或者退出的过程,是缓慢渐进,有预期管理的。
而国内是,突发,猛烈,没有预期管理的。
而政策的极点,对投资的影响,国内是10,海外只是5。
完全差异的宏观世界,价投的投资框架,不管是外资,公募,是长期投资的理念,最大的障碍,就是无法跟踪,定性,政策的极点,对市场,行业,企业的影响。
或者这么说吧,政策市不存在价值投资。完全尊重市场规律的市场,才可以以长期价值投资的框架适配。
第二,第二个致命问题,长久期的不可为。价值投资,最核心的理念,一个是锚定价值,一个是长期。
而长期看,价值回归,市场是称重器。
这个理念,我非常认同,因为价值的均值回归,需要时间这个纬度作为保障。
巴菲特的长期主义思维,我非常认可。
但是,国内市场,不具备长期投资的土壤。
原因很清晰,因为一年一策,我们的经济服务于权力蓝图,而美国是,权力赋能于经济蓝图。
这是战略视角,政治体制决定的。
在美,经济是绝对的第一位。
在国内,经济很重要,但比经济重要的还有很多。
有一些道理,公共平台讲不透。
但是,有一点可以明确。
美国的首都是华盛顿,但是最大的城市是纽约。
所以,中国会把,上海比作纽约,北京比作华盛顿。
拥有这种思维的人,就是把中国的价值投资,类比于美国的价值投资。
因为你的宏观世界天花板被限制住了,你不懂政治,体制,战略,文化属性。
所以,你就明白了,表象上,我们是市场经济的特征,但是本质上,我们骨子里没有改变。
股市,是市场经济的最客观映像。
但是,股市反应不出,非市场经济的特征,一旦非市场化因素主导的市场,股市是混乱的,迷茫的,混沌的。
长期,是价值投资的朋友,是市场规律的回归要素。但是长期确是,计划经济的障碍。
因为,计划无法长期,需要每个阶段定新的计划。
所以,投资者你要明白,碳中和,是计划,不是市场化规律。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也只是计划,你一个创业者打算长期创业,但是过去的计划是鼓励你,未来的计划就是抑制你。
所以,所谓的跨周期投资,超过三五年的时间,在国内更是难上加难,因为很多行业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比如三年时间,地产从三根红线,到全面放开限购。医药从鼓励创新,到全面集采。
价值投资,并不是错在了方法论上,而是根本看不懂宏观差异。
第三,锚定α,却看不懂价值的毁灭价值投资,最核心的理念就是锚定价值,长期赚钱企业增长的钱,估值上下波动,长期均值回归。
因为博弈,是锚定股票价格,而价格是变量。所以博弈本身,是快,变。
价值投资,是锚定企业价值,企业发展业绩成长,是相对价格变动慢,并且企业价值可以通过调研,分析进行一定程度的跟踪。
但是,国内市场的企业价值,不是服务于投资人的,这句话,你听得懂吗?
为什么外资不敢投资大量的央企国企,因为外资明白这个道理,但是国内的民企,太脆弱了。
所以过去几年,外资偏爱国内核心资产,各细分行业的民企龙头,是最优选。
但是我想说的是,我们的实体经济,同样不是充分竞争的,而且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回到了国企占据主导地位得时代,外资弱化,民企相对弱化的阶段。究其原因,非常复杂,有一些可以讲,有很多没办法讲。
我们投资的企业,要么就是不完全服务于投资者的企业,要么就是脆弱的企业。
只有很少很少符合投资条件的企业,因为标的太少,资金抱团,最后估值崩溃,信仰丧失。
根本原因是什么?
因为好公司太少?不是。
因为好的行业太少?也不是。
因为,允许做的,有价值的,服务于投资者的,抗周期的,行业,企业太难找了。
假如中国移动,是民企会怎么样?
国内最好的行业,不符合市场化规律。
符合市场规律的行业,卷到死。
只有极少数的好行业,却又因抱团而死。
第四,资金属性国内市场,自始至终,都没有长久期资金。
只有外资从逻辑上符合价值投资的属性。
而国内最大的资金,是公募,其规则却是畸形的,完全不符合价值投资的属性。
而现在,外资也是系统性退出。
因此国内市场,从本质上,没有信仰价值投资的资金,从底层价值观,就不认可价值投资。
比如,量化,游资,根本不会做价值投资的。
公募,本来应该做价值投资,但是机制错了。
社保,保险,也是割韭菜模式,信息不对称。
散户,是乌合之众,不具有反身性的能力,也就是追涨杀跌。所以不可能成为主导资金,只能跟随加速接盘。
所以国内市场,缺少了价值投资的主导资金。
总结,价值投资在国内市场,越来越困难的核心问题第一,无法对政策变量定性,而政策变量影响很大。
第二,长久期,不符合计划属性,因此政策的计划,和市场化的价值投资,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
第三,企业的价值和股东的价值,是割裂的。
第四,资金属性,外资的系统性退出,对于价值投资来说是致命的。
大部分投资者,经历千山万水之后,最终的归宿,大概率是价值投资,因为这对于普通散户来说,是生门。
但是,国内市场的生门,在哪呢?
当大部分投资者,学会了价值,坚守了价值,锚定了价值,却发现路找到了,而生门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