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安全一直是社会各界广泛关心的话题。重庆两会期间,重庆市政协委员、两江新区金州小学教导处主任刘珊珊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希望全社会各方面能各司其职,共同做好这项民生工作,让校园周边更安全。
没有卫生安全保障的流动小吃摊,屡屡发生在校门口的悲惨车祸,善于隐身的“黑网吧”,低俗涉黄的“妈见打”手办……梳理近年来的媒体报道,校园周边安全问题突出表现在交通、食品、玩具及网络安全上。这些令家长忧心学校头疼的“周边问题”,和校内安全有所不同,因环境开放、牵涉面广、不可控因素多,既是安全治理的重点,也是难点。
保障学生身心健康,让学校及学校周边成为一座城市里最安全的地方,不能只靠学校“单打独斗”,需要各方树立“人人有责”意识,突出各自主体责任,多管齐下通力合作,才能彻底筑牢校园周边安全防护网。
对学校而言,首先要提高认识,把校园周边安全问题摆到全面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位置上来,形成管理制度。一方面要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引导家长配合学校开展工作,主动成为保障校园周边安全的“指路人”。另一方面要积极排查摸底校园周边存在的安全隐患,将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有关部门,配合公安、交警、工商、食品卫生等部门开展执法工作,切切实实做好“把关人”。
作为孩子成长的第一责任人,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家长同样责无旁贷。受年龄和阅历所限,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孩子对一些新事物存在的风险意识不足,家长应保持一定敏感度,多同孩子沟通交流,将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另一方面,道理听多了孩子天然会有逆反心理,如何将“路上注意安全、不乱吃乱买东西、不跟有不良嗜好的人交朋友”这些琐碎但重要的道理讲得让孩子愿意听,家长也应多学习多借鉴,用心守护好孩子安全。
让学校周边更安全,光靠提高认识加强引导还远远不够,执法工作必须由点到面落到实处。上学放学时段道路拥堵、流动小吃摊位多,这些“老问题”要常态管理不容松懈,“萝卜刀”“鼻吸棒”这些存在安全风险不良倾向的“新时尚”,也要冒头就打重点整治。相关部门既要各司其职主动作为,也要密切配合共谋共商,利用好新技术新手段,用切实有力的执法行动为学生安全保驾护航。
校园安全无小事,食品安全、交通安全、网络安全、人身安全,校园周边集中呈现的这些安全问题,关乎学生身心健康,关乎民生发展,备受社会关注。“各司其职通力合作”不仅是两会代表委员们的深切期望,也应成为各方开展工作的行动指南。只有学校、家长、教育机构以及有关部门集体发力,打好配合,才能彻底筑牢校园周边安全防护网,让学生可以心无旁骛地投入到学业中去。